文化艺术

唐韵悠悠话重阳

来源:未知 阅读: 2023-10-23 01:42 我要评论



“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天高气爽,菊香萦衣,又至重阳。在唐朝,无论是达官显贵还是市井百姓在这一天,都会举行盛大的节日活动,享用丰富的节日食品。今人品读唐诗,能从丹青翰墨中,窥探到盛唐时候重阳风俗的魅力风采,欣然一睹唐朝时候的重阳气象。

王维在十五岁写下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抒写重阳情怀的千古名篇,其中“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中展示的便是重阳节登高和插茱萸两个重要的习俗。

登高是重阳节最具代表性的活动,是深入百姓意识当中的重要风俗。在重阳时候“清气上扬、浊气下沉”,人们早早约上亲朋好友,在山间畅快游玩,饮酒唱酬,享受阳光、享受山水,祝愿亲人朋友长生长寿,幸福快乐,在不可逆转的时光中,成为了一种美好的慰藉。东晋山水诗人谢灵运为登高寻得乘清气而升天的美好境界,甚至发明了登山木屐,被后人称之为“谢公屐”,在唐人丽藻中,成了寄托文人雅士风度及对山岳的无限崇拜的重要意象。如中唐诗人令狐楚在重阳诗中便写到:“谢公秋思渺天涯,蜡屐登高为菊花。”

在人文与自然相互融合的背景下,重阳登高有了山间郊外喝菊花酒唱酬今古的文化活动;有了与“踏青”对应的“辞青”民俗习惯;有了“登高寻九节菖蒲”和“登高山带回雷电火种”的奇妙传说。寄托着人们渴望免灾避祸,长久长寿的朴素愿景,对后世影响悠长而深远。

“云木疏黄秋满川,茱萸风里一樽前。”在重阳节这一天,人们会在登高途中,会将茱萸枝插戴在头上、将茱萸果磨碎放入布囊佩在手臂上。相传这种民间习俗最早在东汉时期,到了晋代已经成为了传统节日文化,至唐代盛行开来,蔚然成风,重阳节亦有了“茱萸节”的叫法。唐朝政治家、文学家张说有诗言道:“西楚茱萸节,南淮戏马台。”一方面说明了插茱萸的习俗主要在黄河中下游、长江、淮河等区域流行,另一方面说明了插茱萸成为重阳节俗的主要标志。

孟浩然在《九日得新字》中歌曰“茱萸正可佩,折取寄情亲。”佩戴茱萸代表着相思团圆、家庭和睦的寓意,展现出对于亲情的重视。勤劳朴素的人们对于未来有所祈盼,便觉得生活充满的希望和机遇;郭震在《子夜四时歌》中言道:“辟恶茱萸囊,延年菊花酒。”古人认为茱萸具有消灾消祸、辟邪祈福的作用,因此茱萸便有了一个“辟邪翁”的雅号。平凡的岁月中,心间常怀平安康乐、吉祥如意的美好愿景,便觉得真情温暖,快乐十足。

斟杯菊花酒,渐渐醉了清秋时光。细品唐诗里的重阳风韵,便发觉人们对重阳佳节的特殊感情在血脉中代代传承。在丰富多彩、情趣盎然的风俗活动中,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由衷体现。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文章
  • 我的重阳节

    我的重阳节

    2023-10-24 06:32

  • 刘广英书法作品四幅:重阳节 + 敬老感恩 +老而弥坚 + 敬老尊贤

    刘广英书法作品四幅:重阳节 + 敬老感恩 +老而弥坚 + 敬老尊贤

    2023-10-24 06:23

  • 重阳诗话

    重阳诗话

    2023-10-24 01:32

  • 话说重阳节

    话说重阳节

    2023-10-23 01:53

网友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