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艺术

话说重阳节

来源:未知 阅读: 2023-10-23 01:53 我要评论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秋寒新至,大雁南飞,一起相约郊外登高,喝菊花酒,尽情快乐。诗中所描绘的情景,便在农历九月九日,重阳佳节。

《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吕氏春秋》之中《季秋纪》载,在秋九月农作物丰收之时祭飨天帝、祭祖,以谢天帝、祖先恩德。古人开展盛大的祭祀活动,通过佩戴植物或登高野宴等方式来消灾除邪。汉代《西京杂记》:“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云令人长寿。”可见当时的节俗。三国时魏文帝曹丕《九日与钟繇书》说:“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倍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曹丕以“九九”寓意“久久”,由以前古人的消灾避邪转为祈寿祈福,使得“重阳”成为“吉日”。据《旧唐书》载,可能是唐太宗李世民钦定重阳为正式节日。至此,庆祝重阳节的活动多彩浪漫,出游赏景、登高远眺、遍插茱萸、吃重阳糕、观赏菊花、饮菊花酒等。宋代重阳习俗更为隆重,周密《武林旧事》里提到:“都人是月饮新酒,泛萸簪菊。”清代以后,赏菊之习尤为昌盛。

重阳节有两种重要的节俗之物,“辟邪翁”茱萸和“延寿客”菊花。茱萸,又名越椒,一种有香气的植物。重阳节佩茱萸,在晋代葛洪《西经杂记》中就有记载。古人或佩带于臂,或作香袋,还有插在头上的,可以避难消灾。唐代插茱萸的风俗很普遍,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云:“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大家耳熟能详,出口能诵。宋代有“泛萸”,就是以茱萸浮于酒面饮之,还有将彩缯剪成茱萸、菊花来相赠佩带的。重阳节赏菊、咏菊、采菊、饮菊花茶、喝菊花酒,历代盛行,据传是效仿晋朝大诗人陶渊明,民间还把农历九月称为“菊月”。唐诗宋词中有不少咏菊佳作,“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家家菊尽黄,梁园独如霜”“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世情儿女无高韵,只看重阳一日花”......人们还把菊花的花蕾茎叶一起采摘下来,和黍米一起酿制,等到第二年重阳的时候才开坛饮用,菊花酒被看作是祛灾祈福、延年益寿的“吉祥酒”。

秋季,是收获的黄金季节,人们对重阳佳节更富有激情与期待。文人墨客不断用诗文歌赋为其注入文化元素,老百姓则将节俗发扬光大,赋予新的含义。1989年,我国把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定为老人节,成为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节日。

 “今日云景好,水绿秋山明。携壶酌流霞,搴菊泛寒荣。”重阳即至,宜带老人登山秋游,临水玩乐,走进大自然的怀抱,让幸福快乐永远居住在我们心中。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文章
  • 我的重阳节

    我的重阳节

    2023-10-24 06:32

  • 刘广英书法作品四幅:重阳节 + 敬老感恩 +老而弥坚 + 敬老尊贤

    刘广英书法作品四幅:重阳节 + 敬老感恩 +老而弥坚 + 敬老尊贤

    2023-10-24 06:23

  • 每逢重阳倍思亲

    每逢重阳倍思亲

    2023-10-18 05:19

  • 不过生日过重阳

    不过生日过重阳

    2023-10-18 05:17

网友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