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艺术

澄清与绍兴有关的两个概念

来源:未知 阅读: 2017-05-18 16:04 我要评论

这期《老太说古》与读者分享两个与我的故乡绍兴密切相关,但常被外地人搞混淆的概念。

(一)绍兴的“堕民”

2017年2月3日登载在《美华商报》的拙文《古早的农历新年》中提到绍兴特有的一个族群“堕民”,例如,阉鸡师傅、卖饴糖的小贩和吹鼓手。鉴于一般外乡人对堕民往往并不了解,还有人将其误写为“惰民”,我就来说说我所了解的这一族群。

我年幼时,在绍兴乡下常能见到一些装束奇特的妇女。她们身穿斜襟的黑上衣,长及脚面的黑长裙,后脑勺高高地耸着一个俗称“翘前髻”或“老嫚头”的硬崩崩的髮髻,手挎一只俗称“老嫚篮”的编织精细的长方形竹筐。过往的行人与她们擦肩而过时,多半会连连地“呸!呸!”几声以去晦气。孩子们则跟在她们身后嘻笑地喊着:“烂眼堕民嫂,看见东西样样要!”这就是几百年来一直受到歧视的堕民。




按《辞海》的解释:“堕民又作‘怯邻户’,在绍兴又作‘乐户’。元军灭南宋后,将俘虏及罪人集中于浙江绍兴一带,明代又称‘丐户’。又相传南宋时金军南下,宋将焦光攒率部投降,迨金军退后,宋人引以为耻,乃除其部卒之籍,称为‘堕发’。此外,尚有明初设置之说,其成员系张士诚、方国珍之部属。数百年来被视为贱民的一种,不许与一般平民通婚,亦不准应科举,多事婚丧喜庆杂役等事……”其说不一,已无从查考。

旧时绍兴的乡镇住着不少所谓大户人家,即大小地主、官宦后裔等,堕民则聚居在镇外自成村落。这些大户人家的婚丧喜事各由某一户堕民包揽,世代相传,男堕民多任吹鼓手。例如上述拙文中提到过,每逢腊月二十三日,堕民便送来饴糖,供在厨房中的灶王像前,然后吹吹打打,送灶王上天。大年卅,大户人家将历代祖宗画像挂在客堂,供奉到正月十五日再取下。在“上像”和“下像”时,也都要由堕民来奏乐。遇到婚丧大事,则更是他们赚钱的机会。

在婚姻全凭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时代,姑娘嫁到陌生人家去,须靠“喜娘”的陪伴和指点,女堕民便是职业喜娘。她们从小练就了一张巧舌灵嘴,且从做媳妇那天起就开始从婆婆那里学习喜事的一应礼节章法,以便日后“业主”家的小姐出嫁时充当喜娘。婚礼当天,女堕民换上罗裙花袄,头戴红花,伴送新娘到夫家去,指导新娘在举行婚礼时的种种繁琐礼节,以及如何侍候公婆,与妯娌小姑相处等。直到一个月后,新娘已熟悉了婆家的环境,喜娘才满载而归。因为除了按规定应得的一点现款和一、二件首饰外,往往还可得到新娘家各位女眷们的赏钱。此后,凡是由她们陪送出去的新娘,即便在多年后已成了老姑太太回娘家时,她们也必定闻讯而来再讨一些赏赐。

但大户人家的小姐究竟为数有限,何况等她们长大到出阁,也得等上十几二十年,靠充当吹鼓手的收入亦极为菲薄。因为他们不得和一般平民交往,也无法受到教育,因而堕民们平日里多以收破烂为业,或在夏季里捉些田鸡出售,略以糊口。有些比较幸运的有表演天赋的孩子,从事演艺行业。总体上,这个群体处处受到歧视,类似印度的贱民,生活在社会的最低层,他们的命运直到解放后才得到彻底的改变。

(二)越剧不是绍兴戏

曾读到过一篇文章中说,“越剧又名绍兴戏,原是浙东流行的地方戏,或称的笃班。……剧团演员全部是女性,戏中男角也由女伶反串”。文中提到“越剧亦名绍兴戏”这个概念,其实是个误解。传统上完全由女子扮演的越剧和全部由男角出场的绍兴戏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剧种。

旧制浙江省分为十一个府,即杭州、嘉兴、宁波、绍兴、湖州、台州、金华、衢州、严州、温州和处州。绍兴府下又分为山阴、会稽、余姚、上虞、诸暨、嵊县和萧山七个县。

其中的嵊县,位于浙东山区。在旧时代,这里的农民生活极其贫苦,再加上重男轻女,不少女孩的命运十分悲惨。有的人家生下女孩后,由于无力抚养,当场就将女婴溺死在马桶里。能侥幸被养到十来岁的女孩子,也常常只有两条出路:卖给富裕人家作童养媳,或是卖给戏班子学戏。

据老辈人讲,嵊县早年间流传着一种民间小调,演唱条件非常简陋,连伴奏的胡琴也没有,只是简单地用两块板子“的的笃,的的笃”地一敲,便唱将起来。演唱这种民间小调的戏班子因而被称为“的笃班”。

“的笃班”的班主专门到浙东山区去招人,往往几块银元便能从穷苦人家买到一个嗓音好又聪敏清秀的女孩子。班主花上一段时间教她们一些根据民间传说编成的唱本,演练到秋收过后,便领着七、八个女孩子组成的班子上路了。他们常常到绍兴府里其它富裕的乡镇,请当地一位财主出上些银元,找上一块村中央宽敞的晒谷场,戏就开场了。

全村的老老少少都自带板凳来享受这一年一度唯一的娱乐。“的笃班”往往在一个村上唱个三、五天,排演的几本戏唱完了,便接着走村串乡。

由于班主收买的都是女孩子,戏中的男角当然也只能由女孩扮演。习惯成俗,以至于这个民间剧种日后进入大城市正式舞台以后,无论小生老生还是由女角来扮演。

“的笃班”的盛行始于上海沦陷期,当时被困在租界里的一群阔太太,丧失了其它的娱乐消遣。而“的笃班”演出的都是一些迎合妇女口味像“梁山伯与祝英台”那样凄凉哀婉的悲剧,赢得了不少太太们的眼泪,从而也赢得了她们的欢心。这些阔太太纷纷认领戏班子的女演员作干女儿,有的带她们到南京路的老章绸缎庄买成匹的绸缎作戏装,有的还不惜巨金为她们买钻石珠宝首饰。于是,“的笃班”渐渐被捧上了上海的大舞台。

然而,这些太太们只知道“的笃班”的女孩子来自绍兴,不知她们其实来自绍兴府属下的嵊县,于是“的笃班”在她们嘴里就变成了“绍兴戏”。又因为绍兴原为越国古都简称越,“的笃班”又被称为越剧。越剧后来渐渐盛行于苏浙沪地区,解放后更变得家喻户晓,成为中国的第二大剧种。

不过,源于“的笃班”的越剧完全有别于“绍兴戏”。真正的“绍兴戏”源于绍兴,简称“绍剧”,当地人亦称为“高腔”,也叫做“绍兴大班”,是个有几百年历史的剧种。绍剧更类似京剧,上演的都是大本的如“包公案”一类的整本戏,其中也有不少武功戏,均由男角扮演,且要求演员有非常高超的武功。

不少人可能听说过正宗绍兴戏的名角、专演孙悟空的“六龄童“章宗义和儿子“小六龄童”和“六小龄童”。章家的祖上就是上面提到过的堕民。幸运的是在新中国他们彻底翻身,成为受到尊重的表演艺术家。

鲁迅笔下的“社戏”也指的是真正的“绍剧”而不是由“的笃班”演变而出的“越剧”。只不过,社戏每年仅在一定的时候上演,而且一般都与社庙的年节祭祀有关。遗憾的是在大多数人心目中,起源更早更正宗的真正“绍兴戏”的名气却被多年来混为一谈的女子越剧的名声淹没了。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文章
  • 爱是寒冬最温暖的被窝

    爱是寒冬最温暖的被窝

    2023-11-26 01:12

  • 老上海与绍兴 他定格了这些珍贵瞬间

    老上海与绍兴 他定格了这些珍贵瞬间

    2019-03-07 21:51

  • 传统文化成为动漫产业的“催化剂”

    传统文化成为动漫产业的“催化剂”

    2018-05-24 11:37

  • 香浓老酒化乡情

    香浓老酒化乡情

    2017-02-22 19:15

网友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