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养生

科学家为“上班摸鱼”正名:是你的大脑要「排毒」

来源:未知 阅读: 2023-04-16 23:38 我要评论



工作间隙发发呆、聊聊天,或者起身走走,这种现象在职场中越来越普遍,甚至有了专门的名字,成为一个流行词↓




《柯林斯词典》编撰机构发布的2022年度词汇中,“quiet quitting”(直译为“静默离职”“精神离职”)榜上有名,意思就是我们所说的职场摸鱼。

“摸鱼”听起来似乎意味着偷懒、不专心、拖延……但近期一项研究却为其正名。

《生命时报》结合研究及专家观点,告诉你工作间隙如何正确放松。

受访专家
西南大学心理学部教授  汤永隆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心理健康应用中心测评主管  肖震宇
大脑需要“摸鱼时间”

有时候,“摸鱼”并不是因为懒,而是大脑的确需要休息。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工作或学习时,高强度脑力劳动一段时间后,感觉大脑“转不动了”,甚至很难集中注意力。这其实就是大脑在告诉你,是时候停下来放松一下了。




法国巴黎大脑研究所在《当代生物学》上发表的一项研究成果显示,工作6小时就需要“忙里偷闲”,让脑子放松一下,才能更高效地工作。

该研究进行了一项6小时试验,将40位参试者分为需要做复杂决策的困难任务组,以及不需要消耗太多脑力的简单任务组。

结果发现,随着试验进行,困难组参试者出现了明显的疲劳迹象;6小时后,与简单组相比,困难组参试者的大脑外侧前额叶皮层(LPFC)积累了更多谷氨酸(Glu),增加约8%。




用脑过度会导致谷氨酸在大脑外侧前额叶皮层堆积,而这个区域主要负责认知控制。随着谷氨酸不断累积,就会感觉大脑 “转不动了”。

此时,大脑需要做一些不需要思考、能轻松收获回报的活动,降低谷氨酸浓度,清理一下大脑内缓存的“废物”,才能更好地运转。

休息5分钟就能恢复活力

上学时有上课下课的区分,以保证休息,但在职场上通常没有这种分界,所谓的“摸鱼”可能只是择时适当地休息。

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研究表明,工作疲劳时“微休息”,只需要5分钟就能帮人们恢复精力,提高工作参与度,更加高质量地完成工作。




微休息是指工作期间短暂、自发、即兴的休息,包括短暂离开工位、与同事聊天、身体拉伸等一些行为。

马不停蹄的忙碌并不意味着高效,学会休息也很重要。

休息比不休息好

《应用认知心理学》杂志发表了一项研究,科学家通过对比实验发现,工作间隙休息的人,工作效率总能比没休息的人表现要好。
连续奋战可能让你欲速而不达,不论以什么方式,中途适当休息一下效率会更高。

换一个任务

要是担心刷视频、聊天等会让你懈怠,可以做一些之前懒得做、但是很有用的小任务作为放松,如整理一下桌面、梳理一下日程等,既得到了休息,又不至于让心理能量熄火。

看看风景或起身走走

休息不一定要很长时间。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科学家研究发现,哪怕只是看1分钟窗外的美景,也是有效的放松大脑的休息方式。
可以趁休息时间起身活动一下,减少久坐时间。工作时多半站着的人,休息时就要坐或卧;老是伏案工作的人,休息时一定要站起来,手臂举高,借此松弛肩膀肌肉。




上午休息更好

发表在《实用心理学杂志》上的一项研究发现,上午休息更有用。上午注意力更集中,在10点或11点时休息一会儿,能让你的工作效率再次达到高峰。

别把休息当任务

休息应顺其自然,不必定时定量。工作时专心致志,忘记了时间,那就顺其自然地坚持下去,不用为了休息而休息。

休息时专心休息

工作结束后,就应该把休息当成一件要事。如果在工作日每天都要花很多时间看电子邮件,周末就不要再看;周末时做一些与工作完全无关的活动,让身心彻底放松。
磨刀不误砍柴工,有时先退一步能走得更快。

4个方法让工作轻松高效

效率高的时候工作,效率低的时候休息,这是一种良性的工作方法,但一切的前提都是适度。
工作时全身心投入,高效率地完成任务;休息时调整心态,让自己更有活力。




1
把工作具体化
工作繁忙时,比起一直想着“我有许多工作要做”,试着让工作任务更加具体。把工作任务具体化后再分解成小步骤,一次完成一步,有助减轻压力。

2
专注于一个任务
三心二意不仅不会提高效率,还会造成大脑超载,进而引发焦虑、惴惴不安,无法集中注意力做完、做好一件事。
一段时间内应专注于一件事,完成后再着手另外的任务,能有效减轻压力。做事情“东一下、西一下”,反而可能一事无成。

3
远离让你分心的事
有些人能一边工作一边听音乐,而有些人即使在轻微的噪音环境中也无法正常工作。
令每个人分心的事情是不同的,任何让你放慢速度或妨碍完成任务的事情,都尽量远离、避免,以免把精力都浪费在无关的事情上。

4
保持工作区域整洁
工作效率高的人,总是把事情安排得井井有条。他们的办公桌整洁,家里也很干净。
花些时间整理好办公区域,视觉压力小,精神压力也会小,干起活来更轻松一些。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文章
  • 饿时为何容易生气?来自科学家的忠告:不要招惹一个饥饿的人……

    饿时为何容易生气?来自科学家的忠告:不要招惹一个饥饿的人……

    2021-08-09 07:27

网友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