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艺术

从《王冠》看慈禧太后

来源:保守主义评论 阅读: 2020-12-13 08:36 我要评论





1952年,英国国王乔治六世因病猝然离世。 听闻父亲的死讯,伊丽莎白公主(即将继位)立即结束对英联邦国家的访问,乘专机回国。在下机之前,她收到了祖母玛丽王后(Queen Mary)的慰问信。 这封信极其精炼地概括了君主立宪制的本质。信中写道:

亲爱的莉莉白(伊丽莎白的昵称): 
 
我知道你有多爱你父亲、我儿子。 
 
我明白你一定和我一样痛不欲生, 但你必须暂且放下这些悲伤,你要承担责任。
 
你父亲的死将被许多人铭记,但国家子民需要你的坚定指引。 
 
我曾目睹三位君王(德意志皇帝、俄国皇帝、奥地利皇帝),因无法将社稷和私情分开,导致整个国家分崩离析,你万万不可犯同样的错误。
 
你在哀悼你父亲的同时,还需为另一人祈福:伊丽莎白·蒙巴顿,
 
她已经被另一人代替:伊丽莎白女王(Elizabeth Regina)。 
 
这两位伊丽莎白会频繁互相争斗,可是,王权(The Crown)必须胜出,必须永远胜出。

视频参见:(参见英剧《王冠》第一季第二集);另外,近日《王冠》第四季开始上映。 从这里可以看出,立宪君主是一种制度。作为个体的伊丽莎白,必须克制自己的情感,服从于作为女王的伊丽莎白二世。如玛丽王后所言,只有将社稷和私情分开,王权(The Crown)才能长存。然而,扮演好立宪君主,并非一件轻松的事情,她必须摒弃自己的真实情感,不轻易表达好恶,超脱于现实的政治斗争。只有这样,她才能成为全国团结的象征。换言之,正是因为在日常政治中的不表态,在特殊时刻,她的表态才有足够的分量。(作为个体的)伊丽莎白·蒙巴顿之所失,即(作为女王的)伊丽莎白二世之所得。




同样是“女主”,清朝的慈禧太后则不然。 这位实权太后(事实上,“垂帘听政”有悖清廷的惯例)分不清(或不愿意分清)私情和社稷,有着睚眦必报的个性和强烈的权力欲。贴身宫女曾这样形容她:“老太后是长期在宫廷里争风斗胜长大的,养成了逞能要强的性格。对待任何人都是以‘你让我一时不痛快,我让你一生不舒服’这种以牙还牙的态度。”(参见:《宫女谈往录》第303页) 慈禧的个性与庚子事变(义和团事件)有着直接关系。她听信谣言,以为列强要扶持光绪上位。为此,她将个人权力“包装”成国家社稷,纵容义和团排外,诛杀主和派大臣,不惜向列强宣战;战败后,又一意推卸责任,以义和团、主战派大臣为替罪羊。从掌权的角度看,慈禧固然是胜利者。然而,她死后却留下了一个合法性遭到严重透支的孱弱王权。



立宪君主和专制君主的区别,由此可见一斑。 另外,对庚子事变始末感兴趣的朋友,不妨阅读吴永的《庚子西狩丛谈》。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文章
  • 华美斋谈  大太监李莲英的翠扳指(下)

    华美斋谈 大太监李莲英的翠扳指(下)

    2019-03-27 14:32

  • 华美斋谈 慈禧翡翠朝珠 为何拍卖三年无人问津 (三)

    华美斋谈 慈禧翡翠朝珠 为何拍卖三年无人问津 (三)

    2018-03-02 16:53

  • 华美斋谈 慈禧翡翠朝珠 为何拍卖三年无人问津 (二)

    华美斋谈 慈禧翡翠朝珠 为何拍卖三年无人问津 (二)

    2018-02-23 21:07

  • 华美斋谈 慈禧翡翠朝珠 为何拍卖三年无人问津 (一)

    华美斋谈 慈禧翡翠朝珠 为何拍卖三年无人问津 (一)

    2018-02-17 12:28

网友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