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艺术

告别巴金:死亡也绝对不会战胜

来源:未知 阅读: 2018-10-14 15:09 我要评论

本版的两篇文章是百岁老人巫宁坤先生怀念巴金先生的旧作。

一个月后,2018年11月25日,是中国当代文坛巨匠巴金先生诞辰114周年。岁月悠悠,他的作品、他在所经历的那个时代发出的声音,依然回响于我们生存的现实空间,告诫我们,莫忘那惨痛的历史。

巴金的作品深受广大读者喜爱,他劫后余生,又写出了《随想录》、《真话集》等文集,在国内外读者和文学界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巴金的可贵之处在于他在那惨痛的历史结束之后说:我忏悔。

他忏悔,是因为在那个运动开始的时候,他也跟着那集体下跪说:我忏悔!

巴金说:“20世纪50年代我常说做一个中国作家是我的骄傲。可是想到那些‘斗争’,那些‘运动’,我对自己的表演,也感到恶心,感到羞耻。”

具有忏悔意识的民族才会避免重蹈历史覆辙,才会有光明的未来;具有忏悔意识的巴金先生令人高山仰止。

尊敬先生的良知,唤醒我们的良知。---------编者




告别巴金:死亡也绝对不会战胜

我有二十多年沒見過巴金先生了。他臥病多年,逐漸謝絕親友探視。我多年流寓海外,更無緣一見了。今年十月回國探親,聽說他的病情每況愈下,十分惦念。十月七日,偕老伴兒從天津飛抵上海,立即和巴金和蕭珊的愛女李小林取得聯繫,約定八日上午前往巴金家探望一別多年的小林,聽取她父親近況的第一手訊息。

1979年9月作者(左)去上海探望巴金时摄影




多年不见,武康路上那座老式的花园洋房显得落寞了,小林憔悴的面容见证了四十年来她所承受的家国之痛。我们坐在客厅里巴金的大幅相片面前,她用相当平静的语调说到多年来她怎样一次又一次在父亲的病危通知书上签字,最近一次在十月三日,后来病情又奇迹般地缓和了。她又回顾了十年浩劫期间双亲所遭受的非人的迫害,虽然竭力控制自己的感情,在讲到萧珊怎样被红卫兵用铜头皮带抽打得面目全非,惨不忍睹,她已语不成声,我们也惨不忍闻了。 

随后,小林领我们到屋后的花园看看。花园里碧草如茵,主人们却都不在了。我自然想起七九年九月下旬,萧珊去世七年之后,我第一次有机会从芜湖来上海探望巴金先生,在客厅里小坐饮茶之后,他领我来草坪上漫步。我们谈的都是哪些老朋友遇难了,哪些老朋友九死一生,谁都不忍提起萧珊。 

我和老伴匆匆告别小林,也不知说什么是好,只能在心里为巴老祈祷,可也不知是该祝愿再一次出现奇迹,还是祈求让他早日从「为大家活着」的煎熬中解脱。 

九天之后,面对死亡终于夺走了巴金的生命的残酷现实,我既感到悲伤,也感到宽慰,这位世纪老人终于从九死一生的苦难中解脱了。

上海《文汇读书周报》编辑徐坚忠建议重发我的旧译、英国诗人迪伦.托玛斯的名篇《死亡也一定不会战胜》,作为对巴老的纪念。我的耳朵里响起了半个多世纪以前诗人在芝加哥大学洛克菲勒教堂里激奋昂扬的朗诵。「虽然情人会泯灭爱情却一定长存,/死亡也一定不会战胜。」不正是巴金和萧珊生死不渝的爱情的写照吗?

「当筋疲腱松时在拉肢刑架上挣扎/虽然绑在刑车上,他们却一定不会屈服;/死亡也一定不会战胜。」不正是他们不折不挠的献身精神的写照吗?诗人讴歌的正是巴金这样绚丽多彩的一生。 

安息吧,巴金先生!死亡摧毁了你们的骨肉之躯,你们的爱情却超越了生与死的魔障,您在千百万字的著作中倾吐的对人类的爱一定长存。死亡也绝对不会战胜!                                        

巴金《随想录》的启示

巴金先生走后,我怀着对死者的悼念,重温了他以劫后余生的衰病之躯坚持不渝完成的五卷一百五十篇《随想录》。

在这部著作中,巴金倡议建立“文革博物馆”,提倡并带头“讲真话”,赢得了绝大多数读者的认可和赞扬。但是,这部“天鹅之歌”到底是怎样一部作品?它的灵魂是什么?




巴金说《随想录》是他本人的“文革博物馆”。它折射了他本人和全家人在那个“有中国特色的黑暗时代……用中国人民的鲜血绘成的无比残酷的地狱”里的惨痛的遭遇,也是“用真话建立起来的揭露‘文革’的‘博物馆’”。

但是,《随想录》并不是仅仅在单一的层面上对客观存在过的“无比残酷的地狱”的“我控诉”。从地狱回到人间,巴金直面自己在那个“史无前例”的大时代的所作所为:
在那样的日子里我早已把真话丢到脑后,我想的只是自己要活下去,更要让家里的人活下去,于是下了决心,厚起脸皮大讲假话。有时我狠狠地在心里说:你们吞下去吧,你们要多少假话我就给你们多少。有时我受到了良心的责备,为自己的言行感到羞耻。有时我又因为避免了家破人亡的惨剧而原谅自己。结果萧珊还是受尽迫害忍辱死去。想委曲求全的人不会得到什么报酬,自己种的苦果只好留给自己吃。我不能欺骗我的下一代。

《随想录》所折射的生活中的受难只不过是作者灵魂受难的触媒:
一百五十篇长短文章全是人物的喜怒哀乐。自己说是“无力的叫喊”,其实大都是不曾愈合的伤口出来的脓血。我挤出它们,不是为了消磨时间,我想减轻自己的痛苦。……我在写作中不断探索,在探索中逐渐认识自己。为了认识自己才不得不解剖自己。本来想减轻痛苦,以为解剖自己是轻而易举的事,可是把笔当作手术刀一下一下地割自己的心,我却显得十分笨拙。我下不了手,因为我感到剧痛。我常说对自己应当严格,然而要拿刀刺进我的心窝,我的手软了。我不敢往深处刺。五卷书上每篇每页都是血迹,但更多的却是十年创伤的脓血。我知道不把脓血弄干净,它就会毒害全身。

这是什么声音?这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反思忏悔。巴金是以“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坦荡胸怀,为了拯救自己疮痍满目的灵魂,为了“普度众生”,义无反顾地投入灵魂自我拷问的炼狱,自觉自愿承受长年累月的煎熬。来日无多,他迫不及待地向全世界万万千千的读者掏出自己的心,展示自己在探索真理的漫长岁月里,在荆棘丛生的道路上左一次右一次的失足,字字血泪,痛彻心肺。“午夜梦回我在木板床上翻来覆去,往往为一件事情或几句假话弄得汗流浃背。”这何止是反思忏悔,这是一个九死一生而又面对死亡的高洁的灵魂在泣血!这是何等的道德勇气,惊天地,泣鬼神!

巴金和萧珊的骨灰将泯灭在滚滚江海之中,而中国文学史上这部前无古人的灵魂受难的悲歌却一定会长存。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文章
  • 告别愚蠢的“读好书”!

    告别愚蠢的“读好书”!

    2020-02-27 05:36

  • 宁愿死亡,也要拒绝另一种文明的急救

    宁愿死亡,也要拒绝另一种文明的急救

    2019-05-16 16:38

  • 海啸之前,小女孩预言了死亡

    海啸之前,小女孩预言了死亡

    2018-12-15 18:04

  • 周浩晖与《死亡通知单》

    周浩晖与《死亡通知单》

    2018-07-11 20:00

网友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