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艺术

书画关系在文人画中有何体现

来源:河南省藝術培訓協會 阅读: 2016-07-15 12:50 我要评论

  文人画由来久矣,汉时张衡等人虽未有画传世,但其“以画名”固已载诸史籍;至六朝庄老学说盛行,当时的文人皆以画寄托其超脱性情、发挥其自由之情致,如宗炳、王微等以山水寄情,文人画即已初现其形;臻至唐代王维等辈时,诗画互融,文人画更获得了一定的发展。及至两宋,由于其重文轻武政策的施行,上位者对书法绘画艺术的推崇、喜爱,使中国书法与绘画艺术在这一时期获得了空前的发展,而轻视技法锻炼,重视意趣、笔墨的文人画更于这一时期兴盛而起,臻近成熟;后经历元明清各代,亦有所发展。 

文人画重视对笔墨的追求,旨在于突出绘画中用笔本身的独立审美价值,这又与书法艺术重视用笔不谋而合。书画同源的说法,北宋之后有了充分发展,士大夫在画画中讲求笔墨趣味,诗、画、书有时结合在一幅作品上,这被称为文人画,严格地说这是一种墨戏,和真正的画家毕竟存在相当大的距离。 
 
传统的文人画尤其讲究笔墨,元明以来,以“书法入画”,已成为评家的重要的标准,文徵明书法造诣深厚,其书法用笔也融会于其绘画之中。
 
明代王世贞在其《艺苑卮言》一书中以画竹为例对此进行了论述,“干如篆,枝如草,叶如真,节如隶”无疑是对以书法之笔墨入画的一个精辟的概括。此外,尚有以八分法或鲁公撒笔法画竹叶,折钗股、屋漏痕之遗意画木石的说法,南唐后主李煜更曾用金错书法画竹,至于郭熙、唐棣画的树、文同画的竹、温日观画的葡萄,均由草书中得来更是说明绘画与书法艺术于表现形式,尤其是笔墨运用上的同源性。 
 
明代中期绘画界开始出现 “吴门四家”,其中沈、文、唐三人同时又为书法名家。吴门四家的崛起,被绘画史论家视为是文人画的一种复兴。吴门四家的表现手法全面,青绿与水墨,粗笔与细笔,都是他们所擅长的,涉及题材也更多样化,山水、花鸟、人物无一不精,这样的全面性超越了绘画的领域。达到了诗书画的全方位拓展。明代中后期,写意花鸟走向成熟,两位代表画家陈淳、徐渭同时也是书法大家。 
 
董其昌也经常把书法技法运用到绘画中,如他分析画树的要领说:“画树之法,须专以转折为主。每一动笔,便想转折处,如习字之于转折用力,更不可待而收。”董其昌以书入画的主张主要源于他对士(文)人画的认识,他认为士(文)人绘画与画师(匠)绘画的首要区别是前者讲究笔墨韵致,具有书法意趣。他说:“士人作画,当以草隶奇字为之,树如粗铁,山如画沙,绝去甜俗蹊径,乃为士气。不尔,纵俨然及格,已入画师魔界,不可救药矣。”董的好友陈继儒也有类似的文人画理论:“文人之画,不在蹊径,而在笔墨。李营丘惜墨如金,正为下笔时要有味身。” 
 
自从书画相会,中国画就发生了根本变化,变得更加抽象、深沉,其主要代表就是文人画。笔墨的力度美、韵律美、拙重美,以及它的无限的造型能力和宽阔的韵域,自古就为文人所喜爱。笔墨不只是一种技能,更是一种精神。这种精神的载体,就是“书画同源”的中国文人画。(来源 河南省藝術培訓協會 )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文章
  • 文人“吃书”

    文人“吃书”

    2019-12-25 10:42

  • 「游于艺」书画艺术社艺展 在美京艺廊展出

    「游于艺」书画艺术社艺展 在美京艺廊展出

    2019-09-28 18:08

  • 中国当代书画名家沉石先生华盛顿地区个人画展

    中国当代书画名家沉石先生华盛顿地区个人画展

    2019-05-24 22:23

  • 文人画的九大境界

    文人画的九大境界

    2019-05-08 14:33

网友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