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艺术

美华史记 | 中国革命空军之父

来源:未知 阅读: 2021-09-04 00:07 我要评论



作者:李安
         编辑:方强 (Qiang Fang)

引言

“自从夏威夷有了第一个飞行员,人们就期盼着,空中很快会有一种新的声音与传统夏威夷四弦琴音乐交融在一起,那就是杨仙逸所驾驶的飞机发动机的轰鸣声。”

这段话出自“夏威夷历史维护荣誉奖基金会”(Historic Hawaii Foundation Preservation Honor Awards)创办人、历史学家Peter T Young为出生在夏威夷的“鸟人”杨仙逸写的纪念文《志在冲天》。

“志在冲天”源于孙中山博士为在杨仙逸的主持下,在中国本土建造的第一架ROSAMONDE号飞机后的题词,他高度评价这位为中国民主革命而贡献出一切的年轻人。

1923年,当他不幸去世后,被中华民国追授为中将军衔及“中国航空之父”称号。

爱国华侨之子

杨仙逸(Sen Yet Young),字学华,号铁庵,1893年9月6日生于美国檀香山。

父亲杨著昆(Ahin Young,1853~1931年),又名亚然,字雅轩,号镜堂,原籍广东香山县,良都北台乡(今中山市南区北台村),汉族广府人。自幼家庭贫苦,务农为生。19岁那年(1872年)随亲友赴檀香山当华工,初为蔗园工人,很快学会了夏威夷土著语和英语,在夏威夷这块沃土上艰苦创业。从开始的水稻种植园到碾米厂,接着运输大米和商品,几十年辛勤耕耘,逐渐拥有房地产-码头,商业物业,继而经营大片蔗园,创建四个制糖厂。从白手起家到百万富翁,一跃成为檀香山糖业巨子、商界的名人,具有清末“中国两大糖王之一”之称。另一华人“糖王”乃民国时期著名外交家顾维均(1888年1月29日-1985年11月14日)第二任夫人黄蕙兰(1893年-1992年)的父亲黃仲涵(1866年-1924年)。

杨著昆是一个家财丰厚,富甲一方的精明商人,却又是一个极富正义感和爱国热情的著名侨商。他心系祖国,热心公益,乐善好施,创办檀香山北台同乡会,是檀香山各界广为拥戴的侨领。身居海外仍念念不忘故里,回乡捐建学校和街道,村民们为此将村中的主要街道命名为“著昆路”。

他和孙中山既是同乡,又是挚友,非常赞同他的革命主张,在经济上亦鼎力支持推翻腐朽满清政府的各项活动。




檀香山著名爱国华侨杨著昆(Ahin Young)

1894年(清光緒二十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北洋水师全军覆没,第二年满清政府被迫签署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苦难深重的中国,不得不再次割地赔款,进一步加深了中国的殖民化,引起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海外华侨闻之义愤填膺,孙中山在檀香山成立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民主团体—“兴中会”,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

“兴中会”成立于1894年11月24日,作为中国国民党的前身组织,这个日子被确立为国民党建党日。

优渥的家庭环境,使杨仙逸自幼获得良好的教育,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学生,勇于冒险,待人热诚,富有正义感。

父亲的身传言教,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杨仙逸,童年时代的启蒙,使他很早接受了革命思想的陶冶,对中华民族的认知上升到对同胞们的切身关爱。清王朝的腐败没落,民不聊生,更是激发起救国救民的壮志。他十分仰慕时常到家中做客的孙中山,多次聆听孙中山反清救国的演说,深受其民主与共和理念的鼓舞。




杨仙逸

为了表示自己对孙中山的崇敬和彻底革命的决心,杨仙逸在12岁那年,他将孙中山先生的字“逸仙”倒过来写成“仙逸”作为自己的名,并立志要成为像孙中山那样具有宏大革命情怀的人。对遥远的中国,杨仙逸更是满怀赤子之心,逐渐成为孙中山革命的坚定拥护者,立志效忠祖国、振兴中华。

1909年(清宣统元年),杨仙逸18岁毕业于檀香山意贺兰高中(ʻIolani School)和夏威夷大学预科(College of Hawaii),他不仅品学优良,还是出色的运动员,在射击方面有突出才能,曾获得美国政府颁发的一等射击奖章。夏威夷组织自治军团时,他还被选为团长。

“航空救国”

在筹备反清暴动时,中国民主革命领袖孙中山就对飞机的诞生产生极大的关注,他游历欧美各国,在宣传革命期间同时考察国防建设,深切认识到航空对于军队和国家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他断言:“飞机将成为新式的军事武器,大大有助于实现我国国民革命。”

1910年3月,孙中山再次赴夏威夷发表演说,为团结更多爱国志士仁人,“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三大革命团体已经在日本宣告合并,共组中国“同盟会”,确立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十六个字纲领。

为了推翻清政府建立共和,孙中山高度赞扬法国贵族拉斐特侯爵(Gilbert du Motier, Marquis de La Fayette,1757年9月6日-1834年5月20日)在支持美国独立革命中的作用,呼吁美国人民支持中国民主革命推翻清王朝。

他提出:为了确保我们的成功,利于我们的行动,避免不必要的牺牲,防止对外国势力的误解和干预,特别呼吁美国人民在精神或物质上的同情和支持,因为美国是西方文明的开拓者……

勉励和培养华侨青年尽快掌握航空技术,以便投入反清革命,成为美洲同盟会的一个重要任务。

杨仙逸父子决心追随孙中山革命,不仅第一批加入“同盟会”, 杨著昆更担任了同盟会的财务主管。杨仙逸为日后在航空方面发展,考入加州哈里大学(Harry University)专攻机械工程。

“武昌起义”成功以后,1912年1月1日,在南京举行的就职典礼上,孙中山当选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后因反对袁世凯取缔国民党和解散国会,发动“二次革命”失败,远走日本,继续开展反军阀统治,竭力挽救共和制度,发动讨袁斗争。

孙中山坚信航空人才实乃“吾党人才之不可缺”,为此开辟各种途径,积极培养航空人才。1913年8月,孙中山在日本向国民党创办的航空学校师生讲话时正式提出“航空救国”的主张,以此勉励师生。

他号召华侨子弟们学习航空知识,回国组建飞行队。杨仙逸大学毕业后,从夏威夷长途跋涉6000英里,到美国纽约州水牛城“柯蒂斯航空学校” (Curtiss Aviation School)继续深造,努力学习飞机驾驶技能及飞机制造技术, 他的教练是Phil Rader。1916年10月2日,在飞行教练和众学员的目击下,他驾驶着柯蒂斯飞机腾空而起,“单飞”过程中出色完成各项指标,荣获“联邦航空俱乐部”颁发的水陆飞行执照(第600号和62号)。《水牛城新闻》(Buffalo News)还提到:这位柯蒂斯学校优秀毕业生,不仅获得最佳神射手勋章,还有意“购买一架柯蒂斯飞机,并将其运送到夏威夷”的消息。




照片上写着“柯蒂斯飞行学校,水牛城,纽约”

选录两则关于杨仙逸学成归来的报道,可见当时在美国社区造成的轰动:
“作为唯一一个掌握飞行艺术的夏威夷人,杨仙逸到Curtiss学校附属工厂继续学习飞行力学,然后回到檀香山,在那里他要担任自己的机械师。他将把飞机带回夏威夷,期待着通过一些壮观的飞行表演让当地土著人惊讶万分。” 参见美国流行科学和技术杂志《大众机械》(“Popular Mechanics Magazine”)1917年2月期。

“如果有一件事让杨先生为自己的飞行学校文凭感到骄傲,那就是:他是美国公民这一事实。” 《布法罗晚报》和《星报》,1916年10月20日




联邦航空俱乐部颁发的水陆飞行员第600号证书。

海外侨胞无不为杨仙逸获得夏威夷首位飞行证书而感到自豪,他的父亲杨著昆在檀香山成立了“图强飞机公司”,杨仙逸也是公司董事之一,父子一腔报国热情,从公司的名字便可见一斑。其实,为了支持航空事业,筹集资金,招聘航空人员,早在1913年他们就和华侨集资创建了一家“中华飞船公司”。

1916年3月下旬至4月下旬。当时正在日本进行反袁斗争的孙中山多次打电报给海外革命党人,希望他们“竭力筹捐,多购飞机”,“此时购买飞机,组织飞机队参战至为重要”,盼望他们“迅速付来,以备军用”,并命在海外的“飞机及各同志速回”,参加护国,彻底推翻袁世凯的统治。

中国革命空军之父”

1918年,杨仙逸应孙中山之邀到中国,福建漳州组成“援闽粤军飞机队”,杨仙逸担任总指挥。为配合陆军作战,他不畏牺牲率飞机队轰炸叛军桂系军阀莫荣新总部,在越秀山上空手投掷三颗炸弹,吓跑了莫荣新,为平定叛军立下赫赫战功,。此后,他被委以重任,担任孙中山的私人军事顾问。

1922年,为组建中国的空军力量,他到日本、美国和南美等国宣传共和,在当地华侨中积极募捐,以支持华侨青年到中国航空学校学习。并购回飞机十二架,其中四架是其父杨著昆为支持孙中山扩充粤军飞机队,变卖田产捐献的,他还赞助十二名年轻人进入空校学习飞行,他们中的十人后来成为中国不同省份的空军司令。孙中山曾以陆海军大元帅名义给杨仙逸颁发奖章、奖牌。




杨仙逸应孙中山之邀到中国,在福建漳州组成“援闽粤军飞机队”

1923年3月,孙中山在广州成立大元帅府,杨仙逸被任命为航空局局长。遵照孙中山的指示,在广东大沙头建立了中国第一家飞机制造厂“广东飞机制造厂”。

新上任的厂长就是黄皮肤、黑眼睛的美国人杨仙逸,他总是喜欢穿着外套,打领带,而不习惯穿着制服。他与在檀香山年迈的父母和年幼的孩子们在一起时习惯讲母语(英语),对员工和蔼可亲,但工作中始终保持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原则。




杨仙逸被任命为航空局局长兼任“广东飞机制造厂”厂长

因经费不足,利用航空局红屋(今广州沿江东路421号)作为飞机制造厂,在非常简陋的情况下,自行研制飞机。兼任飞机厂厂长的杨仙逸为建设空军殚精竭宪,废枕忘餐,特别邀请两位居住在加州旧金山地区的美国飞机设计工程师盖伊·科尔韦尔(Guy Colwell)和阿瑟·怀尔德(Arthur Wilde)加盟,提供飞机设计和技术上的支持。

同年7月30日,第一架模照美国柯蒂斯双机翼JN-4D Jenny螺旋桨敞盖飞机制作完成。木制机身,翼长10.16米,机身6.4米,巡航时速为128公里,内设双座,可作侦察、轰炸两用。配置柯蒂斯66.2千瓦OX-5型8汽缸V型活塞式螺旋桨发动机,以及柯蒂斯N-9C水上飞机散热器,油箱,机轮、轮轴、松紧螺套,仪表等柯蒂斯JN-4D2飞机备件。




孙文为杨仙逸亲笔手书横幅

8月8日,公开试飞和命名典礼在大沙头机场隆重举行,国内外的军、政各界要人应邀出席。那天,由美国学成归来的第一飞机队队长黄光锐(1898年6月5日-1985年8月)担任驾驶员,在此之前,杨仙逸和来自美国的飞行员哈里W.阿博特(Harry W. Abbott)均亲自试飞过。

他们觉得“飞机起飞很灵巧,非常平稳,操纵很轻,飞它是很愉快的事。”

机身两侧涂上黑色的ROSAMONDE英文字样,这是宋庆龄的英文名,在英文下面有三个汉字—“乐士文”。孙中山觉得这个名字表达出对中国航空一帆风顺的祝愿,大家都一致赞同。命名典礼上,飞机停放在受阅区,前面挂有孙中山设计的中华民国国旗。为了庆贺“乐士文1号”试飞,大总统孙中山将香槟酒瓶在发动机金属散热器上一敲,“坪!”顿时酒花四溢,欢呼声雷动。

在众人注目之下,戴着飞行帽和飞行眼镜的孙夫人,从容不迫地坐上飞机。飞行员黄光锐沉着冷静地发动了引擎……“乐士文1号”伸展着长长的翅膀,像一只翱翔在蓝天的苍鹰,在此起彼伏,震耳欲聋的欢呼声中,围绕着广州大沙头机场上空接连转了两圈。

国母宋庆龄成了中国第一位随机上天试飞的女性,轰动一时的新闻传遍全国各地。孙中山大喜,称杨仙逸为“中国革命空军之父”,当场赠亲笔手书“志在冲天”(现存广东省博物馆)。宋庆龄则用英文题词:“This is the first airplane built in China”。




1923年8月8日,宋庆龄乘坐中国第一架军用飞机“乐士文一号”(Rosamonde)在大沙头机场试飞

在“东山飞机制造厂”,人们都亲切地称杨仙逸为“大酋长”,还将最大的水上飞机也以“大酋长”为名。尽管他还是个年轻的美国华人,但他对中国的热爱时刻鼓舞着大家。虽然制造厂的厂房、工具和设备都十分简陋,在无休止的挫折中,在最艰难的时刻里,是他的热情鼓励给大家带来了信心和希望。

为创建中国的第一支空军,那批被杨仙逸聘请到中国培训飞行员的美国人中,有一位加利福尼亚年轻人哈里·阿伯特(Harry Abbott),他的妻子多莉·阿伯特(Dolly Abbott)随同到了中国,在那里生了一个男婴。孙中山为他们的儿子取名为Dan San Abbott。

2017年,多莉·阿伯特的儿媳帕特里夏(Patricia)在丈夫去世后,将第一架飞机“乐士文”(Rosamonde)号的照片,洗礼仪式和多莉·阿博特(Dolly Abbott)的12页书稿托付给杨仙逸的外孙杜烈威(Leigh-Wai Doo),夏威夷孙中山基金会创始人、夏威夷檀香山市前市参议员、哈佛大学法律博士、也是当地知名律师。这一篇1924年写的亲笔手稿,标题为《与杨仙逸在一起的两年》,将这段不为人知的历史公布于众。

在这篇手稿中,她提到:仙逸(S.Y.)所处的位置远非易事,有人可能会用“站在魔鬼与深蓝色的大海之间”这个古老谚语比喻他的不易。

由于广州空军中的大部分人员是美国出生的华裔年轻人,因此会有很多不满之处需要解决。只能每隔一段时间通过举办聚会来缓解紧张气氛,否则工作使他们没有时间放松。

这些年轻人显然是在对古老中国的憧憬中长大的,他们透过祖父母的目光看到遥远的故乡。父辈们对中国的热爱为他们描绘了一幅引人入胜的图画,而这些年轻的海外来客,并没有真正意识到当时中国国内战争的残酷,还有就是异地生活的不易。

当他们最终到达父辈的出生地,在严峻的现实面前,使他们对“爱国主义”产生了疑问,这种厌恶很坦率地表露出来。因为他们看到的不再是以往到美国的中国游客,而是真正中国人的中国。玫瑰和香水掩盖了落后中国的许多阴暗面。

有一次,在上海期间,“大酋长”和所有年轻人都表现的非常沮丧和激愤。因为有消息说,一大批武器被偷运到了他们的对手那里。出于义愤,他们试图想法夺回这些武器,但不知出于什么缘故,“大酋长”最后放弃了。

因为对“大酋长”的强烈爱戴和尊重才使这些来自年轻人保持忠诚。

“辛亥革命”功臣,历时广东省长陈炯明(1878年1月13日-1933年9月22日)主张“联省自治”,与孙中山坚持北伐,实现“大一统”的政治纲领发生激烈冲突,遂被罢黜,退居惠州。“六.一六”事变中,以陈炯明为首的粤军高级将领发动武装政变占领广州城,逼迫孙中山下台。孙中山在危急关头通电讨伐,1923年5月28日到10月27日,支持孙中山的部队围攻惠州,粤军死守。孙中山亲自在博罗、雄鸡泊翼山督战,重炮轰击惠州城。

作为孙中山的忠实追随者杨仙逸理所当然,并且义无反顾地投入了这场战斗。由于惠州城高壁坚,陈炯明部队拼死抵抗,孙中山令杨仙逸率领空军轰炸敌人阵地,一时难以攻破。杨仙逸建议从博罗梅湖,抄水路进攻敌人。1923年9月20日,他在前线检阅水雷安装导火器时,突发爆炸事故殉难,年仅32岁。

孙中山为此深为痛惜,下令公祭厚葬遇难革命烈士,并追赠杨仙逸烈士为陆军中将,还把每年9月20日定为空军节。




国内外媒体争相报道

孙中山亲令,抚恤因事故殉职的航空局长杨仙逸等人,原文如下:
故航空局局长杨仙逸、长洲要塞司令苏从山、鱼雷局局长谢铁良,均技术湛深,志行纯洁,尽瘁国事,懋著勋劳。本大元帅正倚为干城腹心之寄,此次在白沙堆轮次猝遭变故,死事甚惨,遽闻凶耗,震悼殊深。杨仙逸、苏从山、谢铁良均追赠陆军中将,并着军政部照陆军中将阵亡例从优议恤,以彰忠荩,而慰烈魂。此令。




“中国革命空军之父”—杨仙逸

他的遗体原本葬于广州黄花岗之东三望岗,墓碑由孙先生手书“杨仙逸先生之墓”七个大字。墓道拱门上方有一架飞机模型,象征烈士生平事业和冲天壮志。1927年广东省政府迁墓重建时,因家人祭扫不便,夫人程度纯(1890-1973)要求将遗体运回中山,葬于当时中山县一区新村蟛蜞山(今紫马岭公园内)。

国内外爱国志士均表哀悼,孙中山敦促以杨仙逸的名字开办一所学校,宋庆龄为筹款司库。遗孀程度纯强忍悲痛,积极奔走筹办,历尽艰辛,家翁杨著昆从檀香山汇款2万元资助,于1925年在石岐南门杨家祠创办“仙逸学校”,又得宋庆龄的关心,多方筹划,1935年在石岐西林山扩办“仙逸中学”,为国家培育不少人才。




杨中将仙逸墓

大半个世纪过去了,革命空军先驱杨仙逸依然活在海峡两岸人们的心中。文革代动乱时期,不知是谁在墓碑自由女神像的后面,放置了一块牌匾,告诫年轻人不要破坏该纪念碑,因为这是人民的财富。在台湾空军学院,有一幢最大的楼以杨仙逸名字命名……

一块广东空军纪念碑上刻有近300名飞行员的名字,其中70多个是海外华侨。排在首位的正是来自大洋彼岸的美籍华人杨仙逸。他以诚实和勇敢之精神倾注于中国的未来,将飞机技术助力中国的统一,激发了航空救中国的希望。他是中国民主革命时期“空军之父”。

在中华民族在饱受内乱外患的年代,为推翻封建王朝,建立民主政权,出现了一批像杨仙逸那样的仁人志士,前赴后继,矢志不渝地践行航空救国理念。在历史的进程中,将永远记载着这样一位满怀雄心壮志的年轻人,为中国早期航空事业发展所付出的努力和贡献。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文章
  • 美华史记 | 美国华人维权先驱王清福

    美华史记 | 美国华人维权先驱王清福

    2021-09-11 00:53

  • 美华史记 | 一百多年前,黄金德争取公民权的故事

    美华史记 | 一百多年前,黄金德争取公民权的故事

    2021-08-22 07:13

  • 海参崴的历史记忆

    海参崴的历史记忆

    2020-08-09 01:24

  • 杨照:为什么要读《史记》

    杨照:为什么要读《史记》

    2020-02-07 04:09

网友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