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艺术

5岁被关进集中营,从大屠杀幸存者到国际大法官:最心酸的命运,

来源:未知 阅读: 2020-03-25 05:33 我要评论

《幸运男孩》是托马斯.伯根索尔的自传,伯根索尔是著名的国际法学者,曾经担任过海牙国际法庭的大法官,一生传奇。
 
这本书是他从一个孩子的视角,以孩子的口吻,回忆了自己从5岁到11岁,在犹太人隔离区和集中营度过的童年,以及从奥斯维辛幸存后,如何与母亲团聚,求学成材的经历。




这不是一本育儿读物,但是全天下的父母都应该读一读,它给我们带来的启示是大部分育儿书籍无法企及的。同时也是难得的青少年读物,相信每一个孩子看了都会终生难忘,每一位家长读了都会带来教育观上的冲击与觉醒。

如果让我列家长必读书单,这本一定能进入前三。

此书在西方影响巨大,中文版则是次引进,国内读者还不熟悉,中文版的封面设计,请的是当代最牛美编何浩老师操刀。




5岁的汤米(作者昵称)正开着一辆小汽车,一绺卷发不听话的耷拉在脑门上,身后是她的妈妈。黑白照片上那辆通红的小汽车立刻让我想起了《辛德勒名单》里红衣服的小女孩。

那时,这对正望着镜头微笑的母子,还不知道未来将会有什么样的命运等着他们。

这本书的文字画面感极强,读它就仿佛看电影一般惊心动魄。

在奥斯维辛铅灰色的天空下,在波兰严寒的荒野中,我看到小汤米和伙伴挤在一起走完死亡之旅。当列车驶过捷克的大桥,面包像雨点一样落下来时,我也真想去抢一个,塞到脚趾冻坏的汤米手中。

与其说花了两天,读完了一本大屠杀幸存者的回忆录,不如说这本书让时间回转、静止,使我认识了一个名叫汤米的德国小男孩。我不是什么读者,而是一个他不认识的阿姨,眼看着小汤米一天天艰难却顽强的长大。

大约在1939年初,德国纳粹控制了斯洛伐克。一天,父母告诉汤米马上就要离开家,他们只带了几个手提箱就匆忙逃离了。

从5岁到11岁,汤米的童年每一天都处在死亡的魔爪之下。在杀人机器的碾压下,生存缝隙越来越小了。隔离区里不断发生大清洗,儿童和老人总是最先被挑出来。然而,小汤米竟奇迹般的一次次逃生。

汤米为什么如此幸运,因为他有一个非凡的父亲,爸爸是他们全家的守护神。




(汤米一家,曾经生活幸福地生活在捷克)

 Part
1
爸爸说,永远也别让他们知道你怕他们

汤米和妈妈最终能活下来,爸爸起了决定性的作用。这本书中父亲的形象非常高大,有智慧、见识非凡,坚强果断,非常擅于和党卫军斗智斗勇。

战前他是年轻有为的银行高管,经营有方的企业家。全家被关进犹太人隔离区,沦为囚徒后,他更是表现出了惊人的生存能力。每一次大难临头时,全家人总是靠着爸爸的机智勇敢才死里逃生。

无论在什么环境下,他都是个强者,也是全家人的守护神。

食物短缺时,他总是能够找到令人羡慕的食堂工作,每天晚上带回一大饭盒的食物给汤米母子。

在劳动营里,他因为工作认真,擅于管理,被任命成为车间的管理者。

他让工人为一个德国长官的太太缝制裘皮大衣,得到长官的信任。利用这个便利条件,在一次突然发生的大清洗中他保护了很多工人。

每一次大清洗时,儿童、老人、病人这种没有劳动能力的人是最危险的,他们首先被筛选出来,然后送到某个地方集体屠杀掉。

有一次,盖世太保突然来搜寻孩子,许多孩子被强行从父母怀中夺走时,汤米也被拖出去了。汤米的父亲居然把他抢了回来,他用德语朝士兵怒吼,然后把汤米带到了指挥官那里。

“在父亲还没来得及说话前,我就抬头看着指挥官说:长官,我能干活。”

用德语说“长官,我能干活”,救了汤米一命。

当时汤米只有六七岁,这一招儿一定是父亲平时就教给他的,在危机关头用来搏命。




(被关押在集中营里的孩子们)

书中还有这样一个情节。

有一天,汤米的母亲突然接到盖世太保的命令,叫她去一趟,母亲吓得哭了一整天。爸爸听到这个消息后,脸色苍白,整个晚上都在猜测德国人叫妈妈去的目的是什么。

最后,爸爸说他知道是怎么回事儿了。他告诉妈妈,首先不是因为孩子(当时他们为帮助死去的朋友,秘密收养了两个孩子),如果那样的话,他们会直接把孩子们带走。同样,也不会是因为别的罪责,否则,他们当场就可以抓人。

爸爸确信,德国人是想要妈妈作线人,因为妈妈会说流利的德语,可以直接和德国人沟通。可是爸爸又说,问题在于,如果你拒绝他们,德国人就会杀了你。如果你作了线人,最终还是会遭到同样的命运。

那该怎么办?父亲认为只有一个办法:

“不给德国人说出想让你做什么的机会。你就东扯西拉,不断变换话题……千万别让他们说出口希望你为他们工作的话来。“

第二天,母亲果然从指挥官那里平安回来。“你是对的。“她高兴地对汤米的爸爸说。

爸爸料事如神,在极端恶劣,封闭的条件下,也能做出精准的判断,而且马上找到化解的办法。

这种智能的确令人叹服,尤其是在那样恐怖的环境下,即使我有这样的头脑,也会惊慌失措,无法思考问题。

我觉得汤米的爸爸最了不起的,是他面对危险时强大的意志力,他有一种与命运抗争到底的顽强精神。每一次大难临头,他都能不被恐惧吓倒,挺身而出,保护家人,保护朋友。

所以,强者身上最突出的品质不仅仅是智商、才华,更是强在意志力和顽强的品格上。这种品质,后来在汤米身上,我们也多次看到。




另一件事,同样展现出汤米爸爸惊人的沉着机智。

一个早晨,天还没亮,人们就被巨大的鸣笛声、枪声和广播吵醒,隔离区的大清洗又开始了。这意味着新一轮的死亡转盘启动了,有些人将被当场击毙,有些人则会被带到别处清理掉。

“周围的人们都在尖叫和哭泣,我母亲立刻开始收拾一些物品,同时催促父亲动作快点。他站在厨房的水池旁,一边很从容地刮着胡子,一边让母亲安静下来。”让我想想!“我听到他不停地重复着这句话。“

后来,父亲用他的车间通行证(一种在隔离区外工作的证件)巧妙的骗过守卫,把家人连同二三十个他厂里的工人都带了出去,躲过了一次致命的筛选。

“我们被全副武装的士兵一次又一次拦住,他们气势汹汹……用枪对着我们大声吼叫……只要我们一被拦下来,父亲就会用那些士兵对我们说话时用的腔调,对他们说他是奉城市指挥官的严令去保护车间的。然后我们就被放行了。
永远也别让他们知道你怕他们。我记得父亲一再这样告诉我。“

在他们被关押的5年间,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清洗。汤米的父亲想尽了办法保护他,这期间朋友和邻居的孩子一个个都被抢走杀害了。劳动营里的绝大多数孩子都没能活到进入奥斯维辛集中营的那一天, 所以作者会说“我很幸运能进入奥斯维辛“,这句让人听了目瞪口呆的大实话。




而且汤米的父亲为人正直,总是尽可能帮助别人,所以认识很多朋友。即使到了奥斯维辛那么严酷的地方,父亲还能设法通过朋友,给小汤米找到更多衣物保暖,更多一点的食物,还教他各种生存的要领。

汤米用父亲教给他的办法,躲过了许多次筛选,没有被送进焚尸炉。

甚至,爸爸还处心积虑地为汤米谋划了一份差事,有了这份差事,小汤米暂时获得了有保护的身份。

爸爸是在用自己全部的能力,阅历和智慧,为孩子与死神抗争。不放过一线希望,千万百计地,让孩子多活几天,多吃到一口面包。一小时,一分钟地为孩子延续生命。

要不是有这样一位父亲,汤米就算有100条命也活不下来。

汤米没有令父亲失望,他与父亲分开后,竟然靠从父亲那里学来的生存能力和意志力,活了下来。而且战后的汤米非常有出息,成为知名的国际法学者和大法官,终生致力于国际人权事业。

活下来,成为优秀的人,为人类正义与公平努力奋斗。他是这样来报答爸爸的。




看了这本书,才会真正明白,什么才是一个孩子需要的安全感。

从小汤米的经历来看,他的成长环境是极度不安全的,每天都在和死亡做斗争。10岁就与父母分开,独自在奥斯维辛求生。
这样的童年,毫无安全感可言。

许多经历了这段黑暗年代的成年人,都留下了深深地心理创伤。但是,对汤米好像并没有什么影响。相反成年后的他,人格高尚,才华卓越,成为了牙海国际法庭的大法官。

联想到我们的生活中,常常会因为工作不能陪伴孩子,不能及时回应孩子的需求,而感到焦虑和自责。好像父母只有恒久的陪伴和最大程度的关注,才能给孩子足够的安全感。

这是不必要的,孩子的安全感并不完全依赖于外在环境,相比较起来,更为重要的是,他的父母在生活中能否处处显示出沉着冷静、积极乐观的态度,只有我们自己不怕,孩子才会有真正的安全感。

如果我们自身就缺乏意志力,遇到一点挫折、困难就焦虑、烦躁不安,就算天天不离孩子左右,不分白天黑夜的看护他,也很难给他带来安全感。

对孩子来说在客观环境之外,还有一个更大的环境,就是父母的情绪。和情绪稳定,坚强乐观的父母生活在一起,孩子才能有安全感。

Part
2
活着走完了死亡之旅

最后汤米还是没能躲过筛选,这回连父亲也不能保护他了。汤米先是被关进了另一间囚房,他知道,下一个目的地就是毒气室

“我发现了逃跑的门道后,就站在靠近那个出口的地方,等待着时机的到来。又有一些人被带进了房间……他们似乎在任由命运的摆布。但是,我不认命……为了能与父亲重新在一起,我必须想办法逃出去。“

汤米非常冷静机智,要不是有人报告了看守,他就成功了。被抓回来以后,他又设法逃出来一次,但是还是被抓了回去。

一个10岁的孩子,在生死关头能表现出这样的坚毅和勇气实在令人佩服。面对厄运毫不退缩,沉着机智,不放过一线希望,这是他父亲多次展露过的个性,我们在汤米身上也能看到。




除了机智勇敢,汤米也像父亲那样意志力惊人。

后来,汤米被送到了儿童囚房,没有了父亲的庇护,分到的食物少的可怜,“饥饿已经成为我身体的一部分”。

有时他们会被派去清理党卫军厨房里的垃圾,吃块剩下的三明治或者舔一舔罐头里的汤汁,对孩子们来说是巨大的诱惑。但是当别的孩子饥饿难忍,去吃垃圾筒里的食物时,汤米就会想起父亲的一再警告,永远不要吃垃圾筒里的食物,因为一但染上可怕的疾病,就难逃被送到毒气室的厄运。

读到这里,我十分好奇的是,为什么小汤米能具备超强的意志力,面对诱惑能如此自律?

通常我们认为孩子是最没有自控力,不能自律的人,所以大人要管,否则他们管不住自己。可是我们越是这样用外力去管,他们越是无法自律。孩子能不能自律,如何自律,这个难题竟然在汤米的故事里有了答案。

那就是,真正教会孩子自律的不光是生存环境,还有父母的精心指点,缺一不可。

汤米的爸爸比任何人都清楚,在这样的环境中孩子最需要什么能力。这种认识来自于他对当时所处环境的深刻了解,然后再把这些想法拆分成非常具体的方法和要求,告诉给孩子。

当你的教育与环境十分相符,十分匹配时,孩子就能自觉遵守,也能做到惊人的自律。

虽然我们很幸运活在和平年代,但是如果我们对生活、对社会地发展是一团模糊的认识,那么在教育孩子方面,必定不会有精准、具体的想法,那我们给孩子教育的力量就是随便的,漫不经心地,甚至有可能是不那么正确的。

教育好孩子的前提,是我们首先要好好理解自己所处的环境,和将来有可能发生的变化,再一个个落实到孩子的教育中去。

书中还有许多细节,有关爸爸对汤米的言传身教,相信大家看了会更有启发。




(伯根索尔一家逃难途中)
 图片来源:《幸运男孩》

战争的后期,德国人节节败退,一天清晨奥斯维辛集中营突然开始撤退。这次行动被称为奥斯维辛的死亡之旅。

当时正值严冬,在冰雪和寒风中整整走了3天,夜晚就睡在道路两旁的排水沟中,食物只有一条黑面包。每天都有大批的人冻死、饿死、累死,还有些人累的瘫倒下来,党卫军就会把他们就地击毙。

“当我精疲力竭,寒冷和大风开始让我感到苦不堪言、难以忍受时。我想,是不是躺下来然后让他们把我杀死会更容易些。这个想法对我来说是很有吸引力的,因为这样做就能立刻解脱了。但是我马上赶走了这个念头,并强迫自己振作起来。”

寒冷、饥饿、体力消耗殆尽时,人的精神也会彻底崩溃,这时放弃生命,就是不再受苦,这是一个难以克服的诱惑。那些成批倒下的成年人,体力上肯定远胜过一个十岁的孩子。但是对生命的强烈渴望,面对死亡威胁永不放弃的精神和勇气,竟然支撑着汤米,冻掉了两个脚趾的他,也活着走完了这趟死亡之旅。




(作者于55年后,摄于奥斯维辛集中营原址。)

战后,汤米的妈妈一直在四处寻找他的下落,所有人都劝她放弃吧,小孩不可能活着,没有人相信一个那么小的孩子能活着走完死亡之旅。

除了寒冷和饥饿之外,还有一个原因。在死亡之旅的第一天或者第二天的傍晚,儿童囚房的孩子就被集体杀害了。

然而,汤米奇迹般的不在那个队伍当中。原来,汤米第一天就发现,党卫军命令孩子们走在队伍最前列是为了让他们在冰雪中蹚出一条路,这样走非常吃力。

于是汤米和另外两个伙伴就开始不断地,偷偷往后溜,渐渐地他们混到了队伍的中间,这样可以大大地节省体力。而在党卫军下达“儿童出列,到修道院休息”的命令时,他们决定待在原地不动。因为“到修道院休息”这种事情好的令人难以置信。

在书中,有许多决定生死存亡的关头,汤米都做出了极为正确的判断,凭借强大的意志力战胜了死亡。一个十岁的孩子独自面对死神时,头脑和意志力就是他唯一的武器,然而他竟然打败了这个不可能战胜的敌人。

汤米被称为幸运男孩,因为曾有100多万人被关在奥斯维辛,最终幸存的只有7000多人,而孩子就更为罕见了。《幸运男孩》的封面中,小汤米坐的那辆小汽车,被美编何浩老师设计为中国红,喻意就是“幸运”。

到底是什么让汤米如此幸运?有孩子的人读过后,都会有共同的答案。

汤米奇迹般的经历,包括日后的成才之路,这是我见过的最成功,最彪悍的教育。而它却发生在人间地狱里,最卑微最辛酸的命运中,汤米的父母连自己的命运都不能掌控,竟然可以给孩子世上最高贵的教育。

教育的奥密,在任何一本育儿书中都没有这么彰显过,没有这么刻骨铭心过。

最好的教育,恰恰来自于我们自己。面对困境,面对挑战时,能不能表现出最大的勇气、智慧、意志力,是这些美德凝聚在一起,才完成了对孩子的教育。




(汤米与母亲重逢后,在德国生活,后来去了美国)

这本书,有很多很多的眼泪,却不是一个只讲述个人命运悲苦的故事。作者用朴实的语言和儿童独特的视角,真实地再现了人类历史上最黑暗的一页。

更为可贵的是,在邪恶的深渊中,汤米总能发现那吉光片羽般的善与爱。

父母的百般庇护;暗中换掉他的卡片,使他没有被送进毒气室的医生;对他和气的党卫军老看守;在冰天雪地中递给他一杯热咖啡的德国士兵……

最惨无人道的命运,都没有夺走他天性中的善良,因为他的眼睛总是朝向光明的。

“后来我想到了父亲,他现在心里肯定非常不安,因为这次他没能像以前一样让我在筛选时躲开被选中的命运。我真希望能够对他说,让他不要责怪自己,因为他是不可能预见到我们已经落入了陷阱。”

这是小汤米逃跑失败后,不得不接受自己将要进毒气室的命运时的一番想法。

再次看到这一段,我还是会双眼模糊。十岁的孩子,在认为自己难逃一死时,他想到的是一直守护着他的父亲,担心父亲因为没能保护自己而内疚。

当一个人的心里还有对别人的牵挂时,他就不软弱,不会被恐惧吞噬,这才是真正的强者。

这是一本有很多很多眼泪的书,但你不会觉得苦涩,因为它让我们更加热爱生命,更加积极地面对自己的人生。

这是一本看不完的书,合上它,总觉得有太多的问题要问一问自己。

本文作者:米粒妈 
来源:公众号《米粒妈频道》
ID:MilimaPinDao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文章
  • 开拓市场的企业高管 “文化外交”使者杨雪兰女士逝世 享年85岁

    开拓市场的企业高管 “文化外交”使者杨雪兰女士逝世 享年85岁

    2021-01-02 07:34

  • 那一年巩汉林38岁,蒋大为37岁,潘长江35岁……

    那一年巩汉林38岁,蒋大为37岁,潘长江35岁……

    2020-02-01 22:58

  • 雏鹰展翅

    雏鹰展翅

    2017-10-10 20:17

  • 忆慈母

    忆慈母

    2017-09-27 19:13

网友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