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艺术

姓氏的故事

来源:未知 阅读: 2019-09-24 20:45 我要评论

造反派原本就是一伙乌合之众,叫海叔叔陡然上升到国家层面这么一诘问,反倒张口结舌不知如何回答是好。

海叔叔趁热打铁,“你们中谁去过故宫?爬过长城?如果去过、爬过,该又是什么行为?按照你们的逻辑,那就等同于和封建王朝同流合污!”

谁都不能否认海叔叔言之有理的,手中几张失去流通功能的旧币,怎能和上述名胜古迹等量齐观,若置换成可追究罪名,个人是小小滴,国家是大大滴。而国家又是谁在永远英明地领导着?怎么,还需要我再“助残”继续往下推导,公示出非智障便不言而喻的答案吗?见好就收吧,您内。别造反最后造到自己头上,到时候被砸烂狗头的滋味可不好受啊。

在我的记忆中,三十号院里的住户大概只有海叔叔一家享受了抄家的“殊荣”。可见“先进性”一旦被“小生产者”的汪洋大海所淹没,它的体现常常令人啼笑皆非。倒不如“山沟沟里的马列主义”更具“中国特色”,能否成为世界革命的中心另当别论,起码用来自保可以大大提高“文化摘除术”后的存活率,若再反复施以有中国特色的“化疗”,中华五千年优秀文化寿终正寝的日子恐怕就为期不远了。

经此一劫,恐怕再读“独立寒秋”时,敬爱的海叔叔就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了。一旦“谁主沉浮”有了答案,当初领读本小哥时的摇头晃脑、无限陶醉的神情可曾记否?眼下血雨腥风、暴力横行必定不忘!不变的只有米粉肉的香味,和大快朵颐的享受。

回到本文的主题——姓氏。看来这“海”姓原本就不甚吉利,不仅让几百年前忠君铁粉的海瑞丢官、坐牢、差点掉了吃饭的家伙;还在当朝因《海瑞罢官》引发出中华民族历史上最大的一场浩劫。同那位历来奉旨紧跟、却最终因下错了赌注导致作者家破人亡、本人也惨死狱中的悲惨结局相比,您这位海姓的“本家”不过伤及点皮毛,大可以忽略不计。接下来将宝贝千金的名字由“青”转“红”,再把收藏的雅习彻底戒断,这一整套“规定动作”练下来求得自保可谓行之有效,但切记还要广义的和一切文化做彻底的切割。在中国,文化人是距离危险最近的动物,即便是摇头晃脑地吟诵“排放派”开山鼻祖的大作,亦只会平添“怅寥廓”的迷惘和吴晗式的悲剧。从这个意义上说,改名易姓不难,牢牢铭记蕴含在其中的荒诞经历和历史教训、不再让那段不堪的一幕重演,却是十分不易的。



吴阿姨在青岛的幼儿教育事业上是个值得大书特书的人物,自五十年代初,海军北海舰队幼儿园成立之时,她就担任院长的职务,一直在这个岗位上工作到退休。

吴阿姨也是稀缺资源,其自身的教育背景堪比海叔叔的“先进性”。她解放前夕从南京的一所大学毕业,然后参军入伍投身革命队伍。要知道大学毕业生在那个时代可谓凤毛麟角,从组织上对她的任命也可以看出,执政之后的新政权高度重视教育工作,所以才会把宝贵的知识人才放到“从娃娃抓起”的重要岗位上。吴阿姨果然不负嘱托和信任,在她的领导下,将一个既要满足和适应部队特殊的军事需要,又要符合幼儿教学和成长规律的幼儿园,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一手创建和发展到今天,成为本市模范幼儿园。这其中吴阿姨所做的奠基性和开创性的贡献功不可没。可以毫不夸张地讲,舰队五、六十年代出生的孩子,大多都是吴阿姨看着长大的,因此在幼儿教育阶段也都沐浴过吴阿姨慈爱的教诲和细心的关照,而我的母亲也在这所幼儿园从事医务工作。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两家既是邻居,吴阿姨也是我妈妈的领导,生活和工作重叠到一起,两家就有了更多的认知和交集。

一九六五年春节前,幼儿园的指导员刘子明阿姨的爱人,从北航副司令的岗位上,调任海航的参谋长,他们家也跟着要搬进北京。也许是近水楼台先得月的缘故吧,北航为运送刘阿姨和孩子动用了一次飞机,而正是吴阿姨带着我搭上了这趟“便车”第一次实现了坐飞机去北京看天安门的梦想。

那时候的北京在全国人民心目中除了是共和国的首都之外,还是世界人民心中最红最红的红太阳升起的地方,比穆斯林的麦加圣地更令人无限向往。所以能到北京去“朝圣”是每一个中国人心中的理想,即使不能亲历而为,也要用“我们的心儿飞向那北——京”优美的旋律心驰神往。至于坐飞机在那个年代更是一种奢望,曾经亲身体验过在蓝天上翱翔的人是少之又少。现在我居然既可以去北京,又能坐飞机腾云驾雾,心中所激起的兴奋和期待简直无以复加。于是自从知道了这个消息之后,就恨不得马上“上项目”,到现在我还清楚地记得当时在难耐的等待过程中,最后不得不用革命战争题材电影中老兵开导新兵的经典对白来自慰骚动不安的渴望(请用河南方言读则味道更纯正):  
“班长,敌人这鳖孙咋的还不进攻唻——”
“你急啥唻?没有动静就是快咧!”

此言极是,理想实现的日子终于在“没有动静”中来咧。那是一个星期天的凌晨,天黑的像锅底,我就从被窝里给叫了起来。两只小眼还没能完全睁开,就犹如要上镜头一样被精心地洗漱梳理了一番,最后还在脸上手上涂抹了一点甘油,据说是因为北京的气候干燥,以防手脸开裂给破了童子相。外包装的行头也堪称“当朝一品”,头戴军队将校呢的棉军帽,身着一件绿色细呢子短大衣,脚蹬父亲从部队上价拨的一双大头皮鞋,仿佛不这样沐猴而冠一番,就无法将老区百姓如今幸福生活的形象充分展示在首都人民面前似的。当这一切都收拾妥当之后,吴阿姨带着我独自去了流亭军用机场,妈妈并没有去送行,一是因为车上人多坐不开,再就是孩子交给吴阿姨她是一百个放心的。

到了机场天还没有完全亮。接下来什么换登机牌、托运行李、安检、候机这些如今做个民航必备的登机程序统统全免,而是享受了一把国宾待遇,那辆载着我们的苏式吉普车(车有点惨)径直开到停机坪,一架带螺旋桨的飞机赫然出现在眼前。以前只在高空看到过飞机被大大缩小了的身影,从没这么近距离亲密接触过。所以飞机给我的第一印象,是比想象中要大得多,简直就是一只会飞的怪兽。虽然当时并不知道那是什么型号的飞机,但现在回想一下大概是属于运输机之类的机型。我们并没有停留,而是马上沿着一座可移动悬梯鱼贯而入进入机舱。看来机组人员已经做好了一切起飞前的准备工作,只等着乘客的到来就马上要起飞了。

上了飞机后我发现机舱内并没有横向摆放的固定座椅,而是仅在机体两边的内侧,顺向设置了少量的可折叠放下来的那种长条通椅,至于安全带和可以移动的小桌板之类的设备更是无从谈起。刚坐下不久时间,螺旋桨就开始转动起来。随着发动机轰鸣的声音越来越响,螺旋桨转动的速度也越来越快,很快就看不清它的叶片的形态,而是连成一条飞旋的光圈了。我从飞机的小圆窗往外看,看到外面的地面工作人员都用手紧紧捂住头上戴着的棉帽子,才意识到螺旋桨转动时会产生巨大的风旋。(四)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文章
  • 老屋里的故事(外一首)

    老屋里的故事(外一首)

    2023-11-08 07:25

  • 来自非洲的真实故事:它给了我人与人永远无法相互给予的东西(下

    来自非洲的真实故事:它给了我人与人永远无法相互给予的东西(下

    2021-09-04 07:07

  • 美华史记 | 一百多年前,黄金德争取公民权的故事

    美华史记 | 一百多年前,黄金德争取公民权的故事

    2021-08-22 07:13

  • 缅甸风云:昂山素季的真实故事

    缅甸风云:昂山素季的真实故事

    2021-02-06 09:14

网友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