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育儿

牺牲、投资、期望,这些常见的作父母的心态都是错的!

来源:未知 阅读: 2020-02-20 03:33 我要评论

托尔斯泰说,“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借用这个句式,我倒是认为,“好的亲子关系各有特色,不好的亲子关系都是相似的”。这些“相似”不仅包括表现,而且也包括成因。

天性让孩子们从小就会对无条件的父母热爱、依恋、信任,按照父母的指令做事。所以从亲子关系来说,如果发生裂痕,最初的起因往往是父母的操作不当。操作不当是第一块多米诺骨牌。推倒后,导致后续许多关联发生。因此,为人父母者,一定要随时警醒,多反思,尽量避免去碰那些“第一块”牌。当然,即使发生了“不慎”,我们也不能听之任之,应该即使补救,但是更好的情况是尽量避免“不慎”。导致父母不慎碰触骨牌的原因很多,牺牲、投资、期望的心态当属其中。这些心态太普遍了,以至于被一些人认为天经地义。其实不然。

为了孩子做出“牺牲”最终导致的是抱怨毋庸置疑,养育孩子需要花费了大量的时间、精力、金钱。许多父母认为这是为孩子做出来的“牺牲”。有些父母甚至将自己的体重增加、身材走样、工作发展不顺利、学业上没有精进等等,都归结为是为孩子的牺牲。这是非常危险的。因为,任何人都不是神,我们都是凡人,一旦认为自己牺牲了,就势必会抱怨,只是早晚的问题。有些可能不说出来,但是会埋在心里,成了怨念,导致怨恨、怨怒——发出来伤别人,不发出来伤自己。以抱怨的态度与人相处,无论对方怎么做,也很难和谐。而孩子们的理性薄弱、感情不稳定,遇到抱怨的家长,亲子关系可想而知。奉献、帮助、爱心,不是牺牲。当奉献、帮助、关爱他人时,会获得心理的满足——可能是尊重、感谢、自我成就感等。这是正向的。可是当认为自己的付出是一种牺牲,是不情愿的,那就是负面的,是消极的了。倘若不想做怨妇、怨夫,不想做一个抱怨的人,就不要去“牺牲”自己。




因此,我对迪迪说,不要为了任何人做出自己不想做的选择,包括父母。将来如果我们老了,迪迪不在身边,我们倘若想跟他近一些,那么该搬家的是我们,而不会要求他放弃工作、生活来屈就我们。倘若迪迪想回来发展,同时照顾父母,那是他的选择,不会是我们的要求。

任何选择都不会十全十美,都是有舍有得。当顺着自己心意做选择时,其实是对事物的一个优先排序的选择。养育、陪伴孩子也如此——充分认识到父母的付出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调整内心选择的优先顺序,让一些必须要做的事情成为自己的主动选择,尽量合理安排,从而避免“牺牲”的心态。比如,带孩子去上课外班,家长要在外面等着。有些家长明白时间被分割、碎片化是不可避免的,他们会以一种利用时间的态度来度过等待这段时间,趁着这段时间和其他家长沟通、或者可以看看书、做些工作,甚至闭目养神。那么,对他们而言,就不会觉得是做了牺牲。每个人内心都有优先序列。所谓的“忙得没有时间做什么”,意思就是那个什么对我们而言没有那么重要。忙得没有时间读书、学习、锻炼身体、和朋友小聚、陪父母逛街、给孩子读读故事、带孩子轻松玩儿一会儿等等,是真的忙,还是真的没有重视——扪心自问,答案自己最清楚。调整内心的优先顺序,是解决“牺牲”困境的法宝。

“投资”教育、把自己的理想转嫁给孩子是对未来的摧毁

而有些父母在陪伴、教育孩子中,将所投入的大量的时间、精力、金钱当作对未来的投资。这种投资观念也是错误的,是对亲子关系的破坏、对爱的扼杀。在我没有成为家长之前,曾经看过一篇文章,计算在北京培养一个“外地孩子”大概多少钱——没有户口,不能享受公立教育——以当时的物价计算,上完大学差不多要100万人民币,还不包括送孩子去太贵的辅导班。如果普通工作,月薪四五千那种,要二十年才能赚回来学费。文章的结论是“不划算”。当时我也认为不划算,不明白为什么家长们为何要做这样的“亏本生意”。等有了孩子后,某日恍悟,养育孩子和算账没关系。所有的投入,无论时间、金钱,是父母心甘情愿的出于爱的做法。因为爱孩子,父母愿意给与孩子、为孩子成长助力——培养孩子的一些能力、技术——在培养的过程中,投入也自然而然地发生了。培养孩子的目的是为什么呢?孩子刚出生时,把孩子养大成人、能过上幸福的一生是我满心的愿望。后来,我开始思考,幸福是什么?怎么样的人生才是幸福的?怎么样才可能获得幸福?在几年的思考过程中,了解到心理需求、内在激励这些观念,也渐渐地对“幸福”有了新的理解。幸福,作为一种感知,见仁见智、因人而异。但是,因为人性相通,人们对幸福也有一些普遍的认同——幸福,是一种内心希望长期保持的的满足感和愉悦感。




我们希望孩子将来的生活能幸福。而如何获得幸福,不同的家长会选定不同的路径。我将其归纳为《家长的心理需求,决定了孩子的成长路径》。为什么说不要“投资”教育呢?当家长以投资的心态来养育孩子时,就会有要求回报的想法。要回报,就有期许。孩子生病时,家长们心里想,哎呀,老天啊,给我一个健康的孩子就好了,比什么都强。等孩子病好了,这个想法就抛到九霄云外,各种期许都来了,加在孩子身上。这些所谓的期许,就是亲子关系的隐患,也是毁坏孩子的未来和家长自己的未来的隐患。我们每个人小时候都有理想、梦想,但是成人后,自己都很难满足自己,怎么可能让其他人来达成那些愿望——孩子也是其他人。当我们为孩子设定了那些路径、目标,势必会和孩子有各种战争。任何人都不喜欢被强迫。倘若孩子们没有内在动力去前进,父母的督促只会让他们反感、委屈、不喜欢。被动心态下,孩子的成长必然不顺利。心理学研究认为,成年人的拖延症原因之一是与学生时期家长的强迫、高压、严厉地批评等负面因素相关。当亲子关系被物化后,爱的情感必然稀薄。
亲子关系不仅影响到孩子的成长,也影响到家庭的幸福指数。尤其对于华人而言,尤其重大。为人父母者,切记要谨慎再谨慎。不要由于一时疏忽,启动了错误的教育程序。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文章
  • 父母对孩子期望过高有什么危害

    父母对孩子期望过高有什么危害

    2018-08-10 10:38

  • 美国各州投资回报率最高的大学有哪些?

    美国各州投资回报率最高的大学有哪些?

    2018-06-22 11:09

网友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