杰出华商

小米第二大股东,2次斥巨资修缮故宫——陈启宗

来源:美华商报讯 阅读: 2021-07-16 09:40 我要评论



小米集团这几年的发展突飞猛进,除了智能手机这一最基础的业务板块,它还拓展出一系列智能生活消费品,其业务范围由手机周边向生活周边进行辐射。2018年,小米在香港主板上市,截止2020年底,小米的市价估值已经超过7000亿港元。发展如此成功的小米选择在香港上市,其实主要因为小米最初的股东之一就是一家著名的港资创投公司。

这家名叫晨兴资本的企业是由香港著名地产商陈启宗投资建立的。晨兴资本持有小米17.9%的股份,是除雷军外的第二大股东。按照最新的估值,陈启宗的晨兴资本已经通过投资小米获利超千亿人民币。




陈启宗在雷军创立小米之初就对这个想法非常看好,通过晨兴资本向小米投资了500万美元。据雷军后来回忆,这是小米收到的第一笔投资。此后,晨兴资本又作为核心机构参与了小米的两轮融资,并再次投入数千万美元。那么按照目前的市值估价,陈启宗对小米的投资回报已经达到了惊人的800多倍。

其实对于陈启宗来说,这场战斗的胜利完全是意料之中。晨兴资本由陈启宗与胞弟陈乐宗早年间在香港创立。两兄弟来自于香港的传统富豪家庭-陈氏家族。其父陈曾熙是著名地产公司恒隆地产的创始人,80年代末期,陈曾熙去世,留下了近40亿的遗产。此时的陈氏家族已经跻身香港十大富豪前十的位置。

例外的香港豪门

这个独特的香港豪门,它不主张财富父子传承,三代如此。从这个豪门中成长为商界领袖的陈启宗,被独特的家族财富观念深深地影响。他能量巨大、见解独特,通过商业、慈善、社会活动辐射其超常影响力。

这位性情十足、心直口快的富豪,生于香港、长于香港,在美国读大学,拥有美国国籍,但却对中国表现出相当浓厚的感情。

这个典型的香港“富二代”,对他所喜欢的智库、非政府组织、文化和教育基金会,均出手阔绰,而且长期坚持。但对自己的儿子—含着金钥匙出生的“富三代”,他却表现吝啬,在儿子工作之后,他就不再提供资助,由其独立发展。




对此,陈启宗解释:“几十年来,我家里有一个传统,就是钱不留给子孙后代,给他们尽可能好的文化和道德教育就可以了。钱更重要的用途乃是为着公益事业,用以回馈社会。因这样的家教背景,当先父陈曾熙先生于1986年离世,由我接管家族生意之后,我也就从此走上了热衷慈善事业的路。”

“二代”创业

1986年,恒隆集团主席、创始人陈曾熙去世,当时他不过63岁,距他创办恒隆集团不过26年。但他的财产已高达40多亿元港币,位列当年香港十大财团第九位,排在李兆基之后,邵逸夫之前。

令港人不解的是,他没有把数额庞大的财产分配给妻子,更没有分给陈启宗、陈乐宗等三个儿子。在其遗嘱中,他交代家人将其财产以信托的方式成立陈曾熙基金会,信托委托人也非家里人,而是跟随他多年的部下殷尚贤。




陈家祖籍广东顺德,民国时期在东部沿海做生意,为富商。1960年创建恒隆集团,主营地产开发。此后,他与李嘉诚、李兆基、霍英东等一代新富,共同缔造了战后香港的商业繁荣。

陈曾熙去世后,陈曾焘接任恒隆集团主席,陈启宗任董事。这一年,未能直接接班的陈启宗,与弟弟陈乐宗在美国创办晨兴创投公司,投资初创和成长型科技公司,其中多家公司在纳斯达克上市。

陈启宗与弟弟刚刚建立晨兴资本时,曾经有一段时间对于传统媒体有着极大的热情,还曾经拥有一家媒体集团。2003-2008年,晨兴资本先后投资了《福布斯》中文版、《哈佛商业评论》中文版、《InformationWeek》中文版以及《外滩画报》、《中国国家地理》等知名媒体品牌。

这段时间几乎是传统纸媒最后的辉煌,2008年以后,移动互联网呈爆炸式的增长,将传统纸媒冲击到无处藏身。陈启宗敏锐地观察到这个趋势,迅速地将投资方向做了调整。

移动互联网是晨兴资本新的投资重点。外界普遍认为晨兴的投资风格是少投精做,长期持有。首先对投资方向要做长期思考,只对自己感兴趣的项目做投资,然后再对项目做精细的投后管理。有着“持久战”一样的长期心态也许是晨兴资本收获巨大成功的核心原因。

1991年,陈启宗从叔叔手里接过恒隆集团的权杖,在董事长的位子上一直坐到今天。在陈曾焘执掌的五年时间,恒隆集团被整合收缩,格局保守,致使恒隆集团跌出香港公司实力榜的前十名。陈启宗接棒后,凭借两项战略决策,帮助恒隆集团再次崛起。

其一是进入大陆市场,在上海先后开建恒隆广场和港汇广场,恒隆广场建成后成为当时浦西第一高楼,从此闻名于大陆;其二是成功避开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

当初在1992年,陈启宗刚开始在中国大陆寻找生意机会,开始他相当谨慎,直到1996年,他才开始跑马圈地,晨兴创投在中国投资的科技公司有搜狐、携程、第九城市等。

晨兴创投最近一次的大手笔投资,则是投资了雷军创办的小米科技公司。在投资科技公司之外,晨兴一度获授权创办《福布斯》《哈佛商业评论》和《信息周刊》三大著名财经媒体的中文版,近两年逐步退出。21世纪的第一个10年,尚是传统媒体形势良好的时代,陈氏兄弟由此大赚一笔。




相较于作为上市公司的恒隆集团,陈启宗称晨兴创投公司为“家里的”公司。这个独立于上一代家族之外的私人公司,显示了陈启宗兄弟的商业智慧。

如今,陈启宗已将恒隆集团的重点放在大陆,继进驻上海之后,2005年后陈启宗在天津、济南、长沙、无锡、大连、昆明等二三线城市再次开启恒隆广场等项目。根据他的原则,恒隆广场的单位商铺全部只租不卖,这确保了每年有大量的现金回流。而每年恒隆的租金收入就高达几十亿人民币。2013年福布斯富豪榜香港地区排名中,陈启宗家族以31亿美元位列14。

作为少主,陈启宗完成了从富二代到企业家的华丽转身。他用自己的商业才华赢得了广泛的认可,也赢得了财富。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陈启宗并未持有恒隆集团的股份,只有并不丰裕的工资。

他曾讲到,“公司在2003年前没有薪酬委员会,之后委员会成立了,才认为我的待遇不合理,加我薪酬和股份。过去我甚至连期权也没有,工资十年都没有变过,我还记得,2003年的工资是144万港币,公司里有不少员工都比我高。现在公司不少同事的认股权比我还多,而且他们的价格拿得都比我低很多。”




“有钱的儿子不成材,没钱的儿子成材。”这是陈启宗给朋友的箴言。“先父去世时我们三兄弟没有拿到一分钱。我儿子从小我就教育他,他不会从爸爸这里拿到一分钱,将来也是。”外界流传着一个陈启宗和儿子之间的小故事。他的儿子在上海工作,每天早上骑自行车上班。“有一天我打电话给他,他说‘对不起爸爸,我现在快要下自行车了,下了车我再给你通电话。’”陈启宗则以他惯有的幽默回答,“还骑自行车,你好奢侈。”然而陈老先生去世时,并未给后代留下一分钱遗产。

慈善大户 不愧为中国人

作为中国人,陈启宗作为慈善大户常常发起对学术界的捐款,除此之外,陈启宗在内地也有不少的善举,只是他为人低调,并不愿过多宣传曝光。2020年初疫情期间,陈启宗关注内地情况并在第一时间捐出了1千万元。同时为减轻旗下商户的经济压力,陈启宗也提出了相应举措——对旗下所有商场、写字楼免除3个礼拜的50%租金。  

按照恒隆地产上一年的租金收入计算,陈启宗这一措施就减少了2亿多的租金收入。

陈启宗对祖国的一切抱有相当大的热忱,早在1994年他到北京游玩,偶然间发现故宫博物院中的一处建筑-建福宫破败不堪。经询问,他得知建福宫在1923年遭遇了一场火灾,被烧得面目全非之后却一直没有修缮。

陈启宗决定为建福宫的修缮出一份力。当时从来没有私人出钱去重修故宫,他成为了历史的第一人。他不仅私人出资2亿元,还将自己的助理派驻北京专门照看这项工作。  

同时他还利用自己的社会资源,邀请到数位知名建筑大师来进行修缮工作。建福宫的修缮工作从1994年开始,直到2005年才结束。多年之后,故宫在修复养心殿期间再次出现资金困难,陈启宗二话没说又拿出了1.4亿。

故宫博物院感念陈启宗多年持续的付出。为表示感谢,提出在博物院内为陈启宗立碑,向民众展示其巨大贡献。这个提议被陈启宗拒绝了,他曾经说过:“我们家族90%以上的精力都用在了自己的国家。”他低调地认为在能力范围内支持国家文物保护事业是应该的,并不值得刻意宣传。而且“恢复历史原貌,是对得起炎黄子孙,做了我的牌子放在那里,就破坏了那个地方的整体观感。”




如今的陈启宗已经年过古稀,他也继承了父亲不留一分家产给后辈的家风。他曾经对朋友说:“有钱的儿子不成材,没钱的儿子成材。”他很早之前就对儿子陈文博讲明,他自己在父亲去世时没有拿到一分钱财产,那么儿子也不会从自己这里拿到钱。这个传统家风需要保持。

但做起慈善,陈启宗却从不吝啬。晨兴基金会近年的最大手笔,是捐赠香港中文大学晨兴书院,捐赠额为一亿元港币。书院院长为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莫里斯。“晨兴书院不仅鼓励学生学习,而且也教他们要服务社会。”捐助了众多智库、基金会和大学,陈启宗却从不对外宣扬捐赠数额,每次被人问及,他都回说,“钱是最不值钱的,怎么都往钱那里想?”他认为,“没财富不行,但财富绝对不是最重要的。”(节选自网易、善达网)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文章
网友点评
精彩导读